论自动贩卖机的历史,日本贩卖机是从二战后开始兴起的。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,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,贩卖机让城市市民,无论何时都能在街边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,获得了消费者们的亲睐。而饮料生产商,助推了贩卖机的发展。
论自动贩卖机的历史,日本贩卖机是从二战后开始兴起的。这一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,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,贩卖机让城市市民,无论何时都能在街边买点自己需要的东西,获得了消费者们的亲睐。而饮料生产商,助推了贩卖机的发展。很多饮料商为了扩大自己的销售渠道,向外推广自动贩卖机,并主动承担贩卖机的成本费用、电费、维修费,没有资金的压力,很多日本零售商愿意为自动贩卖机开辟一个小天地。似乎在日本,人们每天除了会利用到电车之外,使用频率最高、覆盖率最广的,就是自动贩卖机了 。放置自动售货机的地方也从原有的购物中心、地铁扩展到大马路上随处可见,根据公开数据,东京市中心自动贩卖机的密度达到了每30人拥有一台。
中国的自动贩卖机大概是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,比起日本晚了40年。彼时,自动售货机仅支持低温饮料的售卖,之后一直处于摸索期。到2013年,自动售货机引入了移动支付的动能,呈现了爆发式发展。但发展状况十分的不均衡,华东和华南地区的一些大城市,自动贩卖机的普及率更高一些。其他二三四线城市市场还有待挖掘。从布点上来看,国内自动售货机超过50%的机器在工厂,学校占了 28% 左右,剩下的才是地铁、写字楼、马路。国内规模最大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“友宝”的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但考虑到折旧损耗,他们还是愿意将贩卖机放在工厂、地铁站、飞机场等相对封闭、人流量也大的地方。对于一部分消费者来说,对自动售货机的可靠性、易操作性仍有疑虑,在中国它更像是年轻人的专用品。
在产品类别上,日本与中国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。在中国,我们把自动贩卖机的更多的定义为卖一些食品、饮料的机器。而日本的自动贩卖机就像是大雄的哆啦A梦,可以解决一切需求。报纸、杂志、雨伞、鲜花,避孕套、水果、内衣、手信、耳机、充电器、制作贩卖名片等多达 6000 多种商品,种类之多让人咋舌。自动贩卖机就像是微型的便利店,对于人力成本高昂的日本来说,大力发展贩卖机是非常合算的买卖。
在服务功能上,中国还停留在卖货,而日本的售卖机承担起了提供商品、提供服务的任务。2011年,日本朝阳饮料公司推出一种既能提供饮料,还能在其50米范围内提供Wi-Fi信号的自动贩售机;由于日本自然灾害比较多,当地震、台风等自然灾害发生时,自动贩售机可以替代人力一直处于服务状态,而且专门的救灾机器,不仅在屏幕上提供灾害情况和避难信息,还可以让市民无需投币即可取出商品。